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理论频道: 政府绩效考核重在讲实际求实效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政府绩效考核重在讲实际求实效
Mar 29th 2019, 00:00, by 胡宇齐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参差多态,一地与一地的条件基础、工作语境大相径庭。对基层的考核只有科学精准、务求实效,才能形成正向的传导机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朴素,也最管用的方法论。

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则基层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在一次贫困县退出专项检查中,第三方评估组"抓"到一个疑似漏评户并反馈给县里。县长迅速到场核查后表示"我们认了",同时当场落泪。这一场景,让不少基层干部大呼心疼,亦有人抱怨一些第三方评估过于苛刻,挫伤了一线干部的工作热情。

基层工作不好干,理顺千头万绪势必要付出千辛万苦。为啃下"硬骨头"奋斗三五载,到了评估验收的关键环节却因为一项没做好、一户有问题而所有努力全部归零,基层干部的情绪起伏乃至委屈落泪不难理解。但正如县长本人所言,既然专项评估检查指出了问题,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则改之,毕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县长虽落泪,但坦然承认、接纳整改的态度,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基层工作干得如何,必然需要一定形式的评估和考核。而引入第三方,也是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从规则设计来看,第三方评估处于相对超脱的"旁观者"位置,可以改变被评估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以更为客观、中立的"第三只眼"看待工作、评估成效、查找不足。近年来,这种评估方式渐成风尚,国家也多次发文鼓励地方引入。当然,无论什么方式方法,无论什么先进"工具",其效用如何最终取决于如何运用。"县长落泪"的新闻之所以在广大基层干部中触发强烈共鸣,恐怕就在于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实践中确实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机械套用简单指标,或者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动辄"一票否决"等等。

对这些问题该怎么看?一味吐槽或者听之任之,显然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须知,第三方机构是受雇于上级部门来对下级单位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的,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简言之,第三方评估体现怎样的导向、针对怎样的问题,精准度又如何,主要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指挥棒"行事;而评估过程乃至结果出现任何问题,也大都需要追根溯源到上面找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评估和考核过程中,上级部门应当体现出主导权,绝不能一派了之。如果以为引入"科学体系"就能当甩手掌柜,那无疑是在以购买服务之名放弃自身责任,大有懒政之嫌。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参差多态,一地与一地的条件基础、工作语境大相径庭。要科学考核基层工作,必须深入一线、针对实际,不能套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子。短时间内,要求第三方评估机构深入掌握基层情况并不现实,作为负责考核的上级机构就必须积极担当,对检查考核事项进行规范、指导、监督。特别是在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进行指标设置时做到心中有数,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考虑具体项目、权重占比、主要矛盾、任务目标等内容,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追责而追责。对基层的考核只有科学精准、务求实效,才能形成正向的传导机制。

第三方评估是个小切口,但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不无启示。当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创新举措接二连三。但在探索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再优越的机制也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再先进的理念也必须跟实际紧密结合方能发挥作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朴素,也最管用的方法论。积极引入创新理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在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的水位,也是在为中国积累宝贵的"制度财富"。

无论是完善第三方评估,还是其他制度创新,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调动起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身处一线的能动性。及时减少不必要的疑虑与负担,让好制度创造好环境,为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培厚土壤,方能激励他们担当作为、让他们暖心安心,全身心扑在干事创业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