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理论频道: 切实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切实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
Mar 29th 2019, 00:00, by 温静

  观点提示

  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现实困惑

  驳斥爱国主义过时的论调。一方面,教育者要针对"主权过时""人权高于主权"等错误观念,阐明经济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青少年认识到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作用,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养国家至上、主权神圣、爱国光荣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导青少年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协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吸收不同文明成果的关系,成为国际交流互鉴的生力军。

  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教育者要详细阐释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中谱写的爱国主义史诗,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少年认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和整体属性,把握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价值主流。同时,教育者要讲清楚一味贬低中华民族、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恶劣影响,讲清楚否定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诋毁英雄人物的严重危害,帮助青少年辨别歪曲历史、丑化民族、解构文化的偏狭极端和虚诳不实信息,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揭穿爱国不等于爱党的真相。针对爱国不等于爱党、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教育者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爱国主义的阐释,从理论上厘清国家与政党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抗争史和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从历史上论证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国情和爱国主义最新实践,从现实中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只有深入揭露西化分化势力刻意制造国家与政党对立的阴谋,抵御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政治攻击,才能深刻阐明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历史必然性及现实合理性。

  剖析群体特征,突出重点举措

  强化社会实践。青少年社会阅历缺乏、处世经验不足,一些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骗、被负面信息所蛊惑。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者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引导青少年在社会调研中认知中国发展的显著成就和光明前景,在生产劳动中体悟人们艰苦奋斗、志诚报国的价值追求和忠诚奉献、以身许国的精神品格,在公益服务中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富强的期待以及对民族复兴的企盼。要推动青少年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合理合法表达爱国、一举一动践行爱国,从日常点滴和身边小事的实践中感悟爱国真谛。

  注重隐性渗透。青少年大都逆反心理强,导致有的人对显性爱国主义教育持逃避、拒绝的态度。教育者要将爱国主义融入各种载体之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性和亲和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涵,以史明智、以文化人,使青少年在历史的浸润和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占领网络阵地。青少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享受信息海量之利的同时也深受信息泛滥之扰。为了将互联网打造成青少年涵养爱国情怀、承继爱国传统的精神家园,教育者必须占领网络阵地、坚守舆论战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宣传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当潜水族、不做沉默者,对损害国家荣誉的不当言论敢于发声,对危害国家安全的错误思想敢于亮剑,使青少年在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汲取文化精华、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

  激发内在需求,培养自主意识

  爱国是基本生存需求。一方面,青少年从出生起便植根于祖国的文化土壤,需要物质文化给予生活保障,需要精神文化提供知识教化和智力启蒙,从而获取独立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和平赋予的安全感,风土人情带来的归属感、依赖感和眷念感,是青少年必须正视的心理需要和本能情感,也是培养健全心智、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基石。教育者要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并坦诚面对爱国主义在自身生存中的重要意义,不刻意隐藏爱国情感,不羞于承认爱国志向,理直气壮地宣告爱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爱国是个体发展需求。历史与现实证明,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动荡衰败的国家无法保护青少年的基本权益和成长环境,也难以使他们得到国际社会的平等对待;稳定发展的国家既能让青少年身在国内有自信、走出国门获尊重,也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高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发挥自身潜力、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教育者要鼓励青少年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和民族梦,既从祖国获取发展支持,又以艰苦奋斗推动国家发展,在筑梦、追梦、圆梦的道路上自觉践行爱国主义。

  爱国是人际交往需要。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是联结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爱国者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也是青少年增加社会交往、提升人际互动的主要对象。青少年只有以爱国为标准寻找志同道合的交往对象,才能建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健康交往模式,从而消弭社会隔阂、凝聚价值共识。教育者要帮助青少年烙上爱国的鲜明印记,远离污名化爱国的社会戾气,与全体爱国者一起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而奋斗。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社会协同

  全员教育不缺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教育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使命。要广泛宣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教育理念,推动全体人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让教育者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让广大群众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普及爱国主义知识、传播爱国主义信息,为青少年营造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信念的良好氛围。

  全程教育不断线。教育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书育人全过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衔接并渐次推进。为了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育者要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各学科,确保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并举、持久发展和螺旋上升并重。

  全面教育不失衡。为了改变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学校卖力、家庭"佛系"、社会无力的尴尬局面,我们要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发展,不相互冲突、不存留短板,保证各领域各司其职、同向同行。学校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强化阵地建设,确保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发挥人生第一所学校、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特殊作用,探索建立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体制机制;重视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创造爱国主义氛围,形成群众性爱国主义活动热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精神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