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首届"五四杯"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颁奖仪式暨优秀论文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吴付来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齐鹏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易教授分别主持颁奖仪式和交流会主论坛。
会议合影
开幕式上,吴付来在致辞中指出,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创办"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并将"五四运动与新时代青年使命"作为主要选题,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有益尝试。首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交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是新一届教指委对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度信任,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鼓励青年学生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的有利契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坚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志向,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有马克思主义精神境界》的主题报告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境界,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期望:一要站稳立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进行学习与研究;二要开阔胸襟,学习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胸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三要打开眼界,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理论判断力;四要提高站位,提高自己从政治上、战略上看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君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题报告中回答了本科生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两个问题。她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本科生要有果敢的时代担当,全面的素质能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有用之才。科学研究有利于拓展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习思考成为本科生的生活方式。她还表示,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一要有问题意识,选好题目;二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三要不断提升论文写作的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冯秀军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专题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真用。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同时也要积极投身实践,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更加真切的感受,增强自己应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之后的颁奖环节,齐鹏飞秘书长介绍了竞赛相关情况并宣读获奖名单。吴付来、文君为4名一等奖获奖学生颁奖;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刘建军,冯秀军为9名二等奖获奖学生颁奖;王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德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吉伟为17名三等奖获奖学生颁奖。
在随后的优秀论文交流会主论坛上,奖论文作者代表结合各自论文向大会作报告。秦宣、郑吉伟、杨德山进行点评。
当天下午,与会师生围绕"五四运动与青年使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五个主题开展分论坛研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奇副教授、董佳副教授、李坤睿博士、张苗苗博士和王莅博士担任分论坛点评嘉宾。
据介绍,"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唯一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旨在提升全国高校本科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兴趣与研究能力,培养、选拔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优秀人才。首届论文竞赛自今年三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的广泛关注,共收到参赛论文517篇,经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论文61篇。来自全国57所高校近130名获奖论文作者和受邀参会代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立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张晓萌、赵淑梅等70余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晓宇、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袁世琨等学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记者 李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