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理论频道: 工作调查要找到“对的人”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工作调查要找到"对的人"
Apr 4th 2019, 00:00, by 段官敬

日前,有村经济普查员到乡统计站上报普查结果。对其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发现,有一家企业经济数据竟然全是整数,甚至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应交税金等存在明显逻辑错误。问后才知,普查员上门调查时该企业财务人员已外出,配合调查的是其他工作人员。经济普查数据作为国民经济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对国家出台经济政策的作用不言而喻,定然不能有丝毫偏差。如此,找不到"丝瓜"找"西葫"的普查做法,无疑难以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由此联想到,在现实工作调查中,虽然深入基层前线、走到群众身边等做法,早已成为党员干部铭记于心的常规动作,往往都能做到俯下身子、走出"办公室",踩在"田埂上"、蹲下去看。但有时会出现在群众身边不知"找谁问"、拿着"显微镜"不知"往哪照"等类似问题。比如有的调研"乱撒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发"调查问卷",反馈时导致信息不集中、无用数据过多等,浪费资源、人力和物力;再有的调查"打错靶",事前缺乏专业规划和布置,调查中抓不住重点、没有针对性,甚于采取行动与设定目标不一致,让调查失去意义等等。

工作调查根本在于摸清具体实况、进现场捉"活鱼",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等提供第一手素材。若找不到"对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就好比进入现场没与"当事人"直接联系,客观真相就难以避免被"二传手"或"局外人"曲解和掩盖,对调查工作而言既无实际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调查的技术",其中有一条明确指出"要找到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否则"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的故事"。

能否找到"对的人"进行调查,考验的既是业务能力和方式方法,更多也是调查者办事作风和工作本色的反射。现实不排除个别调查者怀着任务意识和过关心理,对调查工作敷衍搪塞,于是身到现场、心在外围,唯图完成多少个调查对象采访、填写多少份调查问卷、蹲守多少个调研试点等。调查不研究、不走心、不分析、无思想,因此杂而无章者有之、大而化之者有之,调查途中"逮到一个是一个"凑数、"搭桌",由而让调查"错过最好的人"。概言之,多多少少还是把工作调查当作过场和形式,缺乏一份认真计较、恪守严谨的态度。

工作调查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唯有客观真实的调查才能真正有效的服务于工作,如何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唯有让"对的人"、"当事人"话情况、谈问题、吐心声,从而为"真相"描绘"图像"。在提高工作调查业务素养和能力本领的同时,还须秉承"九月怀胎"的坚韧毅力,力戒心浮气躁、害怕吃苦,多些沉稳执著、笃定忍耐,凝神静气做到"身到、眼到、手到、心到",为政策落地"一朝分娩"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料"营养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